解表剂——麻黄汤

  2014-01-12  国医在线整理  阅读   

  麻黄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甘草炙,一两(3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首当其冲,寒邪收引凝滞,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余如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法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味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驱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泄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血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之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助麻、杏以止咳平喘,又能益气和中,调和药性,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证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因其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

  2.加减法: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附方】

  1.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一两(3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白术四两(12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夹湿痹证。身体烦疼,无汗等。

  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 麻黄去节,汤泡,半两(6g) 杏仁去皮尖,炒,十个(6g) 薏苡仁半两(12g) 甘草炙,一两(3g)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12g)。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功用:发汗解表,祛风利湿。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3.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去节,六两(12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6g) 石膏如鸡子大,碎(12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3g)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4.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各等分(30g),上为粗末,每服五钱(15g),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5.华盖散(《博济方》)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30g) 甘草半两(15g) 上为末,每服2钱(6g),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咳嗽上气,呀呷有声,吐痰色白,胸膈痞满,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苔白润,脉浮紧。

  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均由麻黄汤加减而成,都是治疗外感风寒夹湿的方剂。但前方证属素体多湿,又外感风寒,表寒及身疼较后方证重,故用麻、桂与白术相配,发汗解表,散寒祛湿。然发汗祛湿又不宜过汗,方中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太过,白术得麻黄则能尽去表里之湿,相辅相制,深得配伍之妙。后方证不仅表寒及身疼比较轻,且日晡发热增剧,有化热之倾向,故而不用桂枝、白术,改用渗湿之苡仁,以轻清宣化,解表祛湿。全方用量尤轻,亦为微汗之用。

  大青龙汤系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寒表实重证而兼里有郁热者。方中倍用麻黄,故其发汗之力尤峻。其烦躁为郁热在里,故加石膏清热除烦;生姜合麻、桂则散风寒以解表邪,合枣、草则益脾胃以滋汗源,使汗出表解,寒热烦躁并除。

  三拗汤与华盖散皆为麻黄汤去桂枝,故功效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证。但三拗汤为宣肺解表的基础方,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华盖散主治系素体痰多而风寒袭肺证,故加苏子、陈皮、桑皮、赤茯苓以降气祛痰,加强化痰止咳的作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2.方论选录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古人用药法象之义。麻黄中空外直,宛如毛窍骨节,故能祛骨节之风寒,从毛窍而出,为卫分发散风寒之品。桂枝之条纵横,宛如经脉系络,能入心化液,通经络而出汗,为营分散解风寒之品。杏仁为心果,温能助心散寒,苦能清肺下气,为上焦逐邪定喘之品。甘草甘平,外拒风寒,内和气血,为中宫安内攘外之品。此汤入胃,行气于玄府,输精于皮毛,斯毛脉合精而溱溱汗出,在表之邪,其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热顿解,不烦啜粥而藉汗于谷也。”

  【临床报道】

  麻黄汤虽为发汗之峻剂,对外感发热只要辨证准确,确可收汗出病愈之效。李风林等以本方水煎服,1~3岁,麻、桂、杏、草各6g,水煎2次共100ml;4~7岁,4药各8g,水煎2次共140ml;8岁以上,4药各10g,水煎2次共200ml;每日分3次温服,服后加衣被令其微汗,热退即停药。治疗小儿发热167例,体温均在38℃以上。其中上感者123例,兼乳蛾者44例,兼痄腮者4例,其咳者9例;衄者4例。结果: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主症消失而痊愈者153例;服药2天,体温仍在38℃以上,主症未消失者11例,治愈率为94%。分型发现,发热恶寒者84例,治愈77例;发热恶热者70例,治愈66例;发热而不恶寒热者13例,也有很好疗效。三型间疗效无差异。[李风林,等.麻黄汤治小儿发热167例疗效观察。新中医 1985;17(9):28]

  【实验研究】

  麻黄汤能使小鼠泪腺、唾液腺等分泌显著增强;静注给药30分钟时可使升高的体温下降63.8%,至120分钟时下降达130.4%。此外,麻黄汤还能显著延长氨雾刺激所致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显著促进小鼠支管对酚红的排泌,抑制蟾蜍口腔粘膜纤毛的运动,并能使小鼠肺支气管灌流时间缩短,提示本方既有较强的发汗解热作用,又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田安民,等.麻黄汤与桂枝汤药理作用的比较。中医杂志 1984;25(8):63]

  配伍研究发现采用汗液着色和对汗腺上皮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给予麻黄的大鼠足跖汗腺上皮细胞内水泡数目有所增加,麻黄加桂枝时则可使汗腺上皮细胞水泡明显扩大,数目也显著增加;观察汗液分泌,也可见二药合用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麻黄配桂枝能明显促进发汗作用,为二者的“相须”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沈映君,等.麻黄桂枝协同发汗作用的实验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86;9(1):31]

责任编辑:陈思思
相关阅读
落枕了怎么办,快速有效缓解疼痛有方法!
2016/05/25  国医在线
解表剂
2014/01/12  国医在线整理
解表剂——桂枝汤
2014/01/12  国医在线整理
解表剂——九味羌活汤
2014/01/12  国医在线整理
今日聚焦
这位29岁中医师的号为啥挂不上?
2015/07/21  健康报  14896阅读
脾虚女人老的快,调补气血春常在
2015/07/17  秦竹  13138阅读
云南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中医”评选网络投票正式启动!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
重视产后调理,别让“月子病”相伴一生
2016/03/22  国医在线  98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