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针药并举,轻松赶走“抑郁”

  2015-11-02  中医出版  阅读   

  情绪抑郁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一种比较正常的情绪,但是抑郁症就是一种疾病,因为它是一个持续的状态,并且会慢慢的加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抑郁症患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中医认为抑郁症属于郁病。那么,治疗抑郁症的关键原则是什么呢,且看谷世喆教授针药并用治疗全攻略!

  1、临床治疗原则

  (1)中药以疏肝理气,安神化痰为原则

  谷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抑郁症的经验方,基本组成为:柴胡、法半夏、川楝子、香附、菖蒲、郁金、赤芍、白芍。柴胡、赤芍、白芍以疏肝柔肝;法半夏化痰散结;川楝子、香附疏肝理气;菖蒲、郁金宁心安神化痰。诸药共奏疏肝理气、安神化痰之功。

  临床上还要随症灵活加减,胁肋胀满疼痛较甚者,可加青皮、佛手疏肝理气。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和胃降逆。兼有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化滞。肝郁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可加苍术、茯苓、乌药、白豆蔻健脾除湿。兼有血瘀而见胸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可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另外,老年人抑郁症可加六味地黄丸,更年期抑郁可加逍遥散,产后抑郁可加逍遥散或人参归脾丸。

  (2)针灸以疏肝理气,疏通经络,安神化痰为原则

  谷教授治疗抑郁症以膻中、四神聪、本神、神庭为主穴。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有宽胸理气,化痰通络的作用。此外,足厥阴肝经络于膻中,《灵枢·根结》曰:“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针刺膻中穴,可调达肝经气机。谷世喆教授通过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膻中穴对改善抑郁症状疗效显著。

  谷教授将四神聪、2个本神、1个神庭称之为“七神针”,这7个穴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四神聪原名神聪,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因共有4穴,故又名四神聪。《太平圣惠方》载:“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痫,针入三分。”本神穴是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有祛风定惊,安神止痛的作用。神庭,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有宁神醒脑的作用。因此谷教授在治疗抑郁症及其他精神情志疾病时经常运用“七神针”。

  随症加减:肝区疼痛者加肝俞、期门、阳陵泉,肝经布胁肋,肝俞、期门为俞募配穴,可疏肝解郁,宽胸理气,配胆经合穴阳陵泉疏理肝胆,调理气血,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期门 、三阴交,肝藏血,肾藏精,取肝肾之背俞穴充益精血以柔肝,取肝之募穴期门和络止痛,三阴交扶助脾胃,以资气血化生之源,充益精血,濡养肝络。伴有失眠,可配合神门、三阴交,不寐病位在心,取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三阴交健脾益气,可使脾气和,肝气疏泄,心肾交通,以达心气安而不寐愈。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如遇更年期抑郁症可加水沟、内关、太冲 、神门,更年期以心神躁动为患,水沟苏厥醒神;心藏神,内关、神门清泻心火以安神;太冲为肝之原穴,清泻肝火以除虚热。痰盛配丰隆,咽部如有梗物配天突。

  2、病案举例

  齐某,女,50岁,2009年5月8日初诊。

  主 诉:情绪低落2年余。

  既往史:2年前诊断为抑郁症。刻下症:情绪低落,月经不畅,腰痛,寐差,口苦,唇紫,舌有瘀点,苔白厚,脉涩。

  中医诊断:郁证,肝气郁结兼血瘀。

  西医诊断:抑郁症。

  治 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中药处方:醋柴胡12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赤芍10g,白芍10g,川楝子10g, 香附10g , 川芎12g ,当归10g ,生大黄6g ,瓜络6g, 菖蒲10g ,生龙齿50g ,血竭3g(分冲)。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针刺取穴:膻中、四神聪、本神、神庭、神门、三阴交、血海、内关、太冲 。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针药并用1个月后患者情绪低落及失眠明显好转,自觉咽中堵。前方去川芎、生大黄、生龙齿,加厚朴6g,苏子10g,苏梗10g,桔梗10g。针刺加气海、天突、丰隆。针药并用10天后自觉咽中堵症状消失,身体无明显不适,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按语

  郁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根据郁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景岳全书·抑郁症》曰:“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初病而气结为气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正如《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之何有?”本病例辨证为血行郁滞型,治疗除了疏肝理气,安神化痰,还要活血化瘀。中药在经验方的基础上加了川芎、当归、生大黄、血竭,因患者失眠较重加了生龙齿50g ,重镇安神。针灸除了基础穴以外还加了三阴交、血海,活血化瘀。

  【本文摘自《北京针灸名家丛书:知针知药谷世喆》(王朝阳等主编)。来源于中医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王帆
相关阅读
疏肝解郁汤结合中医心理学治疗抑郁症12例疗效研究
2015/08/27  国医在线
今日聚焦
这位29岁中医师的号为啥挂不上?
2015/07/21  健康报  14896阅读
脾虚女人老的快,调补气血春常在
2015/07/17  秦竹  13138阅读
云南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中医”评选网络投票正式启动!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
重视产后调理,别让“月子病”相伴一生
2016/03/22  国医在线  98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