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多秀色 根深土家医

  2010-04-20    阅读   

副标题#e#

    土家族是我国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远古时代,就生活在武陵山区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原来叫毕兹卡族。1957年1月2曰国务院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现有人口803万。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川、渝、黔等省市。这片广袤的土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我国的天然药仓。在武陵酉水、巴山楚水的原始森林之中.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也有神秘莫测的神农架。凤凰古城是现代作家沈从文、当代画家黄永玉的家乡。湘西的张家界,则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旅游胜地。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有一条美丽的河.它幽深清澈.静宓地躺在古老的崇山峻岭之中。它吸纳着原始森林流出的乳汁哺育着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土家人。它就是土家人的母亲河——酉水河。

    湘西,这块被酉水滋润着的土地,不仅养育着土家儿女,也孕育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特殊医疗技巧、在一些专科专病的治疗上独领风骚的土家医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医药。这些丰富的医药资料,以口传的形式传承不衰。

    在土家族医药的发展过程中,可分为秦汉时期及五代以来两个阶段。在秦汉前后的漫长岁月中,土著先民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尝草识药,治疗疾病,经历了经验积累、初期医疗活动及巫医影响的过程。五代以来,由于外来民族迁徙定居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民间医疗活动较为活跃。清雍正年间,土家族中的有识之士,在前人识药治病,实践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实践上的反复验证,使土家医药有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但比较系统地对土家族医药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则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土家医药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从一方一药的应用入手,对土家医药从药理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使土家族医药学体系得到比较全面的总结。现在湘西有民族医药科研机构两所,即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和凤凰县民族医药研究所。有专、兼职科研人员1 7人。20多年来,全州取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20多项.和一批学术成果,其中”木瓜舒肝冲剂”获新药证书,已批量生产投于市场。先后出版了民族医药专著5部,发表民族医药学术论文近百篇。

    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

    土家医认为,人体主要由肢节、筋脉、十窍、四器和三元等脏器组成。气、血、精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物质,这些物质均由三元中的内脏所产生,人体中的各种生命现象均受三元中的内脏支配。人体的精微物质——气、血、精和三元脏器往复灌注于肌体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在病因上,土家医注重外因,认为疾病多由外邪中的风、寒、湿、火等“毒气”所致。在内因上,土家医注重饮食、情志、气候等因素。

    在病理上,土家医以气血变化为基础.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致病机理。

    土家医在诊疗方法上尤具民族特色,外治法是土家医传统疗法的重要方法,如火功疗法、封刀接骨术,刮痧法、扑灰碗法、提风法、药浴法、推抹疗法、蛋滚法等。

    独特的疾病命名和分类方法

    土家医对疾病的命名和分类,多采用形象生动的性状分类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在病症的命名上,有的以发病部位命名,如疮长在阴门旁的叫衙门疮;有的以致病原因命名,如由火邪致病的称火流、火疔;有的以临床表现命名.如妇女血来如潮的叫血崩山;有的以发病季节命名,如桃花症、秋燥症等。另外有的还按疾病性质来命名,但更多的则是以动物形象来命名.在临床上有几百种之多,如兔子痧、飞鹅扑惊、羊癫风等等。

    在疾病的分类上,有的是按门类,按疾病的性质.按致病的原因,按发病的部位和按临床体征进行分类,但最为通行的还是按疾病的性质来计数分类,如36惊(经)、72疾(症)、108症等,一般是以36为基数增减计算分类。

    除了按序数分类外,其他类型的疾症还有:惊症、疾症、尿积症、火症、寒症、虚症、刀枪伤、虫兽伤等。

    关于36惊(经)、72疾(症)病名,在土家族民间流传较广,36惊(经),是急性惊疾之病;72疾(症)是以杂病、慢性症疾为主。

    土家医对疾病的分类和命名既有民间传统特色,又是古朴的、科学的经验总结。先人们把民间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形象生动地予以描述,给后人诊治疾、经、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别具一格的土家草药分类炮制方法

    在药物分类上.土家医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药性分类:常用的药物大体上分为三类,即冷性药(寒药)、热性药(温药)、平性药。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如地苦胆、水黄莲等一类药为寒性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如五虎进、滚山珠等;类药物为热性药(温药);介于寒性与热性之间的药物,其作用平和称之为平性药,平性药主要是一些补养类的药物:如土人参、土沙参等。

    二是按药物的作用分类:分为败毒药、表药,赶气药、赶风药、赶火药、赶食药、消水药、下药、止咯药、蛇药等20多类。

    土家族民间药匠们还将作用大致相同的药物按序号分成若干大类,如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祛湿等功能的药物称为”72还阳”;把具有补气、润肺、健肝和中、强心补肾等功能的药物称为”72参”;把具有赶风祛寒、活血散瘀、赶火败毒、赶气止痛、利湿通淋等功能的药物称为“72莲”;把具有赶风除湿、活血止痛、赶火败毒、止咯化痰等功能的药物称为”72风”等等。

    在用药上,土家医讲究禁忌、配伍,注重炮制方法和用药方法。

    在民间流传有《草药十四反》、《草药十三反》、《草药三十六反》,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药物的反畏现象。在治疗期间还讲究忌口,如各种痨病、伤病患者,不宜吃生冷、腥臭或有刺激的食物,不宜吃具有发性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雄鸡、鱼虾、羊肉、牛肉等。

    土家医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磨捣法、切制法、煨制法、泡制法、炒制法、漂制法、蜜制法、发芽法、露制法、埋制法、阴干法、炖制法、油炸法等20多种。

    在用药方法上是多样的,有煎服、冲服、包吞、炖蒸、磨汁、挤汁、碾粉、外擦、外洗、点眼、塞鼻、佩挂等十几种。

    强调防重于治

    土家族民间流行着许多行之有效的健身之道,主要是要求人们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调食养神,起居有常,劳体结合,避瘟祛邪,卫固元气。在民间,还十分注重药物预防保健,如夏天常用掘藐代茶冲服;受凉后用干辣椒、生姜煎汤内服;每年大年初一用烧红的木炭冲水服.防肚子痛等等。

    土家医强调“医护于家”,他们在识药、遣方、诊疗服待的医疗活动中,除了要求医生要具有良好的医疗技术外,还要求有仁慈的心肠和高尚的医德。视病人为亲人。在医疗实践中充分体现土家族传统人文关怀、人性温暖的服侍思想和服侍技术。要求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善于在情志、心理上体贴、安慰,使病人有一个相对舒适的医疗环境。土家医对病重或行走有困难的病人,多采用上门诊疗或愈后随访的形式观察病人、治疗病人。对生活有困难的病人,可以赊账或免收费用。被关照过的病人一般都是在病好以后为医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在节日时送些人情礼以示谢意。在服侍技术上,他们还注重情志、饮食、地候(气候)、疗法与服侍的关系,总结出了一套土家医服侍的独特理论与技术。

责任编辑:张小贝
相关阅读
今日聚焦
这位29岁中医师的号为啥挂不上?
2015/07/21  健康报  14896阅读
脾虚女人老的快,调补气血春常在
2015/07/17  秦竹  13138阅读
云南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中医”评选网络投票正式启动!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
重视产后调理,别让“月子病”相伴一生
2016/03/22  国医在线  98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