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暑剂

  2014-01-12  国医在线整理  阅读   

  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祛暑剂

  暑邪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所以《素问·热论》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统称为暑病。因此,前人亦有“暑本夏月之热病”之说。

  本章方剂,适用于夏月暑热证。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故暑病多表现为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 洪大等一系列阳热证候。此外,暑病常有多种兼证: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又往往出现口渴喜饮,体倦少气等症;夏月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处湿热交蒸之中,故暑病多挟湿邪,常兼胸闷泛恶苔白腻等湿阻气机证;夏令贪凉露卧,不避风寒,加之腠理疏松,阳气外泄,为病亦易兼挟表寒。

  治暑之法,各家有所论述。张凤逵《临证指南医案》卷10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 。王士雄指出:“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王纶认为:“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明医杂著》卷3)。总之,暑为火热之邪,清暑泄热是暑病最基本的治法,但由于暑病多兼表寒、湿邪、气阴两伤,故其治法又应随证而变。若属单感暑邪而病者,治宜祛暑清热;兼表寒者,宜祛暑解表;兼湿邪者,法当清暑利湿;暑伤元气,兼气虚者,又当清暑热而益元气。代表方如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桂苓甘露散、清暑益气汤。

  运用祛暑剂,应注意辨别暑病的本证、兼证及主次轻重。暑病病情各异,兼证不同,治法用方差异甚大。对于单纯冒暑受热,治宜清热。暑多挟湿,祛暑剂中每多配伍祛湿之品,是为常法。但须注意暑湿主次轻重。如暑重湿轻者,则湿易从火化,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耗伤气津;若湿重暑轻,则暑为湿遏,甘寒之品又当慎用,以免阴柔碍湿。

责任编辑:陈思思
相关阅读
好文抢先看:治疗肝病的10个方剂!
2017/01/27  国医在线
中医学在方剂配伍中顾护脾胃思想初探
2015/08/29  国医在线
第二届“八珍杯”大学生自主授课比赛圆
2015/06/10  云南中医学院
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
2014/07/15  国医在线整理
今日聚焦
这位29岁中医师的号为啥挂不上?
2015/07/21  健康报  14915阅读
脾虚女人老的快,调补气血春常在
2015/07/17  秦竹  13145阅读
云南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中医”评选网络投票正式启动!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
重视产后调理,别让“月子病”相伴一生
2016/03/22  国医在线  98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