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公淳于意《诊籍》录医案,开创临床病案记录先河

  2018-05-10  国医在线  阅读   

  本文为《杏林趣事》专栏第1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淳于意是西汉时代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生活的年代约在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150年。他曾在齐国担任过管理粮仓的“太仓长”,所以人们就按照他的官职叫他“太仓公”,也叫“仓公”。淳于意是西汉初著名医学家,在医史上与名医扁鹊齐名,他的《诊籍》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医案。

  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仓公诊籍”泥人张彩塑

  场景描述:淳于意身着西汉御医官服,背景可雕塑缇萦上书,或淳于意与汉文帝问对。

  青年仓公拜师学医

  淳于意自青年时就爱好医学,拜医家公孙光为师学医。到西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又师从公乘阳庆。当时已是古稀之年的公乘阳庆在收下淳于意为徒后,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医书全部传给了他,还向他传授了黄帝、扁鹊的脉书,以及治疑难病症、决断死生的医术。三年后,淳于意的医术大有提高,他行医四方,为宫廷君臣和百姓治病,多有疗效,成为齐鲁一带的名医。他为人耿直,不愿为当时某些以势欺人的达官贵人治病,故招致一些人的怨恨。

  缇萦救父与汉文帝召见

  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淳于意遭到恶人的诬陷。官府听信了诬告之辞,将淳于意定罪,用驿站专用的车从临淄押解到都城长安,将被处以断肢的肉刑。

  临行之时,他的5个女儿痛哭流涕。淳于意痛心地说:“我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有急事连个帮手都没有!”小女儿缇萦听到父亲悲伤的话,毅然随父亲去了长安。

  到了长安,缇萦上书汉文帝,为父亲申诉:“我的父亲为官,齐地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还表示甘愿把自己抵作宫婢,替父赎罪。汉文帝刘恒看到了缇萦的书信,感其孝诚,为淳于意的冤案平反,得以免刑。淳于意获释返回故里。汉文帝还在当年废除了3种肉刑。

  汉文帝召见了淳于意,详细询问他行医的情况。淳于意应诏将自己拜师学习、行医经过、治疗疾病的经验记录一一奏报给汉文帝。

  “诊籍”问世

  淳于意记录的医案包括治愈的15例和不能治而死亡的10例,内容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病状、病名、诊断、病因、治疗、疗效、预后等,这就是被称为《诊籍》的25例医案。它反映了淳于意的医术水平、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是开了中国医学临床病案记录之先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案记载。

  后人从这部《诊籍》中知晓了淳于意这位著名的医家,他的高明的医术及西汉初年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些情况。《诊籍》记载的25个医案,体现出淳于意诊断疾病的丰富经验,他善于望诊,尤其精于切脉,在治疗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方法,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等,还辅助以针灸、冷敷等。以其中一个医案为例:齐国的中大夫患龋齿,淳于意灸治他的左手阳明脉,并让他每天用三升苦参汤漱口,治疗了五六天,就病愈了。淳于意分析病因,是受风,以及睡眠时张口和餐后不漱口。

  司马迁为淳于意立传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依据实录将淳于意的“诊籍”写进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这部中医历史上最早的医案才流传到了今天。《扁鹊仓公列传》中还记载了汉文帝与淳于意关于医学问题的讨论。皇帝问淳于意:你所诊治的病案,有的病名相同而诊治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淳于意回答:有许多病名彼此类似,无法辨别。所以,古代圣人制定了诊病的脉法,作为诊断准则,区别病人的不同脉象,才能辨别百病而使它们有所区分。淳于意的这段论述强调了脉法的重要性,很有启迪意义。

  淳于意广收弟子,因材施教培养徒弟,让徒弟们将其医术传承发扬,为医学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有没有被以上故事吸引到?小编告诉你,想了解更多中医药传统文化,可以到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进行参观了解!

  杏林大观园在园区中心部位建造一座占地180亩的“国药博览园”,其中中医文化展览馆占地12亩,建筑面积3,600㎡。包括“歧黄之术馆”、“滇南本草馆”、“中华医史馆”、“中华药史馆”“少数民族医药馆”五个展馆和一条60平米的“历代中药经典处方长廊”。以绘画、雕塑、文物等多种仿真手法,由浅入深、有血有肉,系统重现了五千年中医理论、中医诊疗方法及中药加工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参观地址:石林县台湾农民创业园黑龙潭路一号杏林大观园

责任编辑:李绍娟
相关阅读
今日聚焦
这位29岁中医师的号为啥挂不上?
2015/07/21  健康报  14906阅读
脾虚女人老的快,调补气血春常在
2015/07/17  秦竹  13143阅读
云南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中医”评选网络投票正式启动!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
重视产后调理,别让“月子病”相伴一生
2016/03/22  国医在线  98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