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8-08-15  国医在线  阅读   

袁莹

(中共楚雄州委政研室)

(本论文荣获“第五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摘要:中医药产业属于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楚雄州中医药(包括彝医药)产业发展进入重要的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医药产业体系,总体上呈现出既有优势、也存在短板的特点。在认真分析制约楚雄州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各种因素基础上,加快楚雄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应当加强政策保障,强化产业扶持措施;加强标准管理,打造地道药材品牌;加强市场开发,打造知名药品品牌;加强技术创新,打造特色医疗品牌;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础;加强产业融合,拓展中医药服务。

  关键词:楚雄州  中医药产业发展  现状  制约因素  对策

  中医药产业属于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时代发展,其在服务大众健康、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可以说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正当其时。楚雄彝族自治州高度重视包括彝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协调服务,全力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1.楚雄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楚雄州委、州政府作出了“把彝族药业建设成为全州支柱产业,把彝医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的战略决策,着力打造楚雄“彝药之乡、滇中药谷”,通过不断创新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协调服务,全州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入重要的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医药产业体系。2017年,全州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0.33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州GDP的比重达到5.4%;其中:天然药物和健康产品原料1.47亿元,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生产20.45亿元,医药流通4.62亿元,医疗卫生保健服务23.79亿元。

  1.1楚雄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优势

  1.1.1彝族医药历史悠久。楚雄境内现已发掘整理有《医病书》《医病好药书》《造药治病书》等二十多部彝文医书。《齐苏书》又称《双柏彝文医书》,此书著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0年)比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要早十二年,是迄今发现的彝族最早的医药专门书籍,不仅具有医药实用价值,还具有历史、哲学、语言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一些彝药验方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1.2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楚雄州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立体气候明显,特殊的地理环境蕴育出了种类繁多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州内分布高等植物6000多种,其中有种子植物4500种。现已查明中药材种质资源243科1381种,占全国资源品种的24%,占全省资源品种的21.1%,总蕴藏量为1.106亿公担,其中有108个单一品种资源蕴藏量在300公担以上。

  1.1.3产业基础较好。2017年,全州中药材种植31.35万亩,完成销售收入2.4亿元,有中药材种植企业64户、种植专业合作社37个;22户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7.26亿元,其中:超5亿元的1户、超1亿元的8户,拥有国药准字药品有效批文397个,其中:全国独家品种31个,省内独家品种86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全州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设了中彝医馆并能提供中彝医药服务,9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村卫生室均提供中彝医药服务。

  1.1.4发展潜力巨大。全州有耕地面积548万亩,有林业用地面积3255.43万亩,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的耕作环境,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200万亩基地建设的潜力,也为间作套作中药材或中药材林下仿生种植养殖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当前,“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出台了《中医药法》,把中医药的职责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省委、省人政府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列为全省八大重点产业之一,这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1.2楚雄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短板

  1.2.1中药材种植水平低。过去种植中药材只是一些老中医满足自己使用,进行一些小面积种植,市场上出售的一些中药材主要是采集野生药材,人工种植中药材从形成一定规模开始,到现在只有10多年时间。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低,种植企业与药材营销企业、制药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动合作发展机制。加之一些中药材的种植由于科技跟不上,存在产量低、单价低、产值低的状况,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目前最多的品种也只是2万亩左右,还没有出现以药材名称为特色称谓的特色乡村、特色县市,难以形成地方特色,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

  1.2.2制药企业实力不强。全州制药企业规模小,最大的天利药业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也仅为5.1亿元,与其他地区龙头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大多数制药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或是研发实力不强,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其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间产品的同质化程度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1.2.3知名品牌少。楚雄州药品仅有“老拨云堂”“盘龙云海”2件“中国驰名商标”,其余品种市场知名度较低。现有的国药准字彝族药4个,有批准文号的彝族药院内制剂26种,彝药保健品2个,这些药知名度低,许多消费者都不知道,就连楚雄人也道不清说不明,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1.2.4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医药曾一度时期受到忽视和削弱,造成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缺乏、断档,特别是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人才十分紧缺,老中医的处方权及知识产权得不到保障,待遇难以提高,研究成果难以得到社会认可,束缚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一些患者不信任中医,认为西医比中医更科学,就医时一般首选西医。

  2.制约楚雄州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的因素

  2.1中医药产业人才培养较为困难。目前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逐渐退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患者对于中医的认同度低于西医,从而导致中医执业医师比例持续减少,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现行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中医师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跟不上社会效率的需求,中医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这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从而导致中医诊疗人才成长过程相对缓慢,年轻人倾向于学习西医而不是中医;而目前对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

  2.2中医药科研研发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中医药科研研发滞后,形不成本地药品的一些知名品牌,没有一些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医疗专科,没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专。同时,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如现在科研人员或老中医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出一个好的处方后,拿去企业加工成药品,就变成企业的专利或产品,自己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相应回报,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产业发展。

  2.3产业链条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中医药产业是一个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产业,直接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楚雄州虽然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由于种植技术或规范化水平不高,加工或精深加工滞后,药品研制开发不足,中医药服务跟不上,致使许多产业链条开发不够,尚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简单发展阶段。

  2.4医疗机构建设滞后。虽然全州建立了州县乡三级联动的中医药医疗发展格局,但只有州级中医医疗体系相对健全,部分县级中医院只是属于社会办医,主要还是从事西医服务,少数几个县尚未建立县级中医院,乡镇虽然设立中医门诊,但相关医务人员多数不会中医诊断方法即望闻问切,无法科学进行诊疗。

  3.加快楚雄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措施

  3.1加强政策保障,强化产业扶持措施。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制定完善地方相关法规,争取出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医药条例》,不断提高依法扶持和规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举办规模适宜的中医医疗机构,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疗机构的扶持,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支持彝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工作,把楚雄州彝医药纳入中医药发展的重点,加以促进、规范、支持和保护。要制定有利于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种方法,支持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积极支持楚雄州优势特色品种进入国家和省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力争让更多疗效确切、特色突出的中成药得到广泛应用。加大对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应用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建立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医疗机构和医师队伍建设,切实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激发他们加大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智力投入,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2加强标准管理,打造地道药材品牌。要加快无公害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加强中药材质量监测,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强药材品牌建设,积极培育申报商标注册并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加强中药地道药材原产地保护工作。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中药材种、产、销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带动、连片开发、统筹种植的方式,促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3.3加强市场开发,打造知名药品品牌。要围绕彝药品牌,突出彝族特色,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加大药品研发,努力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打响彝族医药品牌声誉,形成品牌效应。以云南省彝医医院为龙头,采取院企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彝族药新药研发、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申报,条件成熟时择机申报国家新药。要帮助制药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筛选一批对口重点项目向上申报,争取上级部门对楚雄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的支持,着力打造一批中药制药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3.4加强技术创新,打造特色医疗品牌。要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和传统知识保护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中药企业加强对中医组方和中药剂型的创新,加强新药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研制出便于服用,携带方便的特色中药制剂。要组建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院,建设楚雄州彝族药制剂中心,将省彝医医院申报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加快彝族药新药研发申报工作,推进彝药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彝医药开发力度。加大对彝医药的发掘和整理,启动彝医名医评选,以彝医名医带团队、团队推个人,进一步打造彝医名医,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建名院,提升彝医药核心竞争力。要围绕重点病种,尤其是儿科、骨伤、肺病、脑病及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和急危重症方面,研究、制定和推广实用性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加强重点医疗专科建设,着力建成几个全国中医专科医疗中心,争取县市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乡镇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优势,彰显彝医药优势,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3.5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础。要加强中医药产业科研、从业人员的培养,促进中药药品、中药材种植、中医技能等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人才聚集效应,促进产业综合发展。要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大力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落实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建成一批实力雄厚、机制健全、开放合作的科研平台,造就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名中医和中医药研究团队。

  3.6加强产业融合,拓展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链较长,从生产、加工、研发、精加工、医疗服务、健身康体等,都可以延伸许多产业链,惠及千家万户,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康体等需求。必须着眼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量身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将研发、采购、生产、加工、存储、配送、销售、医疗、保健、康体、服务等一系列价值活动构筑在一个从供应商直至顾客的产业链条中,实现产业聚集,真正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彻底解决经济总量不够大,高新技术产品不够多,竞争力差,产业较分散,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形象不突出等现状。实施“互联网+中医药产业”,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改造、提升、发展中医药产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构建针对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信息、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资金扶持导向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高燕仙
相关阅读
第七届兰茂论坛暨2020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在昆举行
2020/12/20  国医在线
关于召开第七届兰茂论坛暨2020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的通知
2020/11/15  国医在线
关于召开第七届兰茂论坛暨2020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的征文通知
2020/03/13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刘尚义 | 兰茂论坛多而雅,承先启后更风流
2019/11/21  国医在线
今日聚焦
这位29岁中医师的号为啥挂不上?
2015/07/21  健康报  14906阅读
脾虚女人老的快,调补气血春常在
2015/07/17  秦竹  13143阅读
云南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中医”评选网络投票正式启动!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
重视产后调理,别让“月子病”相伴一生
2016/03/22  国医在线  98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