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剂——清气化痰丸

  2013-10-18  国医在线整理  阅读   

   清气化痰丸

  出自《医方考》

  【组成】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各30g) 胆南星 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g)

  【用法】 姜汁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以上八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每服6~9g,一日2次;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加生姜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 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本方证因痰阻气滞,气郁化火,痰热互结所致。痰热为患,壅肺则肺失清肃,故见咳嗽气喘,咯痰黄稠;阻碍气机,则胸膈痞闷,甚则气逆于上,发为气急呕恶;痰热扰乱心神,可见烦躁不宁。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方中胆南星苦凉,瓜蒌仁甘寒,均长于清热化痰,瓜蒌仁尚能导痰热从大便而下,二者共为君药。制半夏虽属辛温之品,但与苦寒之黄芩相配,一化痰散结,一清热降火,既相辅相成,又相制相成,共为臣药。治痰者当须降其火,治火者必须顺其气,故佐以杏仁降利肺气以宣上,陈皮理气化痰以畅中,枳实破气化痰以宽胸。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亦为佐药。使以姜汁为丸,用为开痰之先导。诸药合用,化痰与清热、理气并进,俾气顺则火降,火清则痰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证悉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运用:若痰多气急者,可加鱼腥草、桑白皮;痰稠胶粘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青黛、蛤粉;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烦躁不眠者,可去黄芩,加清热除烦之黄连、山栀,并酌加琥珀粉、远志等宁心安神之品。

  3.现代运用:本方可用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痰热内结者。

  【附方】

  清金降火汤(《古今医鉴》)陈皮一钱五分(4.5g) 半夏泡一钱(3g) 茯苓一钱(3g) 桔梗一钱(3g) 枳壳麸炒一钱(3g) 贝母去心一钱(3g) 前胡一钱(3g) 杏仁去皮尖一钱半(4.5g) 黄芩炒一钱(3g) 石膏一钱(3g) 瓜蒌仁一钱(3g) 甘草炙三分(1g) 上锉一剂。加生姜三片,水煎,食远,临卧服。功用:清金降火,化痰止嗽。主治:热痰咳嗽。

  清气化痰丸与本方均治痰热所致之咳嗽。但比较而言,前者以咯痰黄稠为主,后者以肺热咳嗽为重。故清气化痰丸以胆星为君,清化痰热之功独胜,更用枳实,则消痰行气之力亦强。而清金降火汤用石膏清热泻火力增,并伍贝母、前胡、桔梗等意在止咳。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方考》卷2:“此痰火通用之方也。”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2:“气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则气清矣。是方也,星、夏所以燥痰湿,杏、陈所以利痰滞,枳实所以攻痰积,黄芩所以消痰热,茯苓之用渗痰湿也。若瓜蒌者,则下气利痰云尔。”

  汪昂《医方集解·除痰之剂》:“此手足太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瓜蒌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则为火,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

责任编辑:张小贝
相关阅读
祛痰剂——二陈汤
2013/10/18  国医在线整理
祛痰剂——温胆汤
2013/10/18  国医在线整理
祛痰剂——茯苓丸(治痰茯苓丸)
2013/10/18  未知
祛痰剂——小陷胸汤
2013/10/18  国医在线整理
今日聚焦
这位29岁中医师的号为啥挂不上?
2015/07/21  健康报  14915阅读
脾虚女人老的快,调补气血春常在
2015/07/17  秦竹  13145阅读
云南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中医”评选网络投票正式启动!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
重视产后调理,别让“月子病”相伴一生
2016/03/22  国医在线  9820阅读